8月9日,6点50分,贵州榕江的清晨残存着些许凉意,但顺丰的卸货现场已经滚烫起来。货车尾门被推开,带出一股混合着纸板、塑料和尘埃的气味。
响亮的呼喊声砸向人群,散落四处的十多名快递员迅速沿着车厢出口列为一队。二十分钟后,更多人加入,一条有节奏的人工传送带成型,货件从车内传递到仓库,扫码声“滴滴”地响在空气里。
潘荣飞隐藏在队伍中,没有喊号子,也没有闲聊。货件在他手中接过、递出、再接过,每个动作都格外娴熟。一个小时后,货车清空,仓库里,堆积的货物像小山:智能家电、茶吧机、登机箱、智能手机……它们来自远方,却将在几个小时后,进入这座县城的厨房、客厅、卧室与电子科技类产品营业厅。
对于身处县城的人而言,这种货物流转,正在无声地拉近他们与远方之间的距离。
而背后,是一种被缩短的时间差。2024年,顺丰的网络在全国2813个县级行政区同时运转,就像一条看不见的动脉,把沿海的货物、内陆的农产、跨境的贸易,源源不断输送到末端。同年,这条动脉输送的“血液”达到2844亿元的规模,净利润超过102亿元;其中,超过700亿元来自供应链和国际业务,376亿元来自快运,经济快递也以272亿元支撑着县城和乡镇的日常。
数字看似冰冷,但在县域,它们是热的。2024年,包含镇区和乡村地区的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38.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正因无数个清晨的“开干”,把更多像榕江这样的地方,接入到一条准时、稳定、可预期的生活通道里。
商业层面,这是一张几乎不依赖外包的直营网络,干线、分拨、派送像同一条血管,不会因外部变化而失速;人文层面,它是一台兑现承诺的机器,不论距离多远,只要有人在车厢里喊一声“开干”,远方就开始朝人们靠近。
站在这条链末端的,是潘荣飞和数十万快递员。他们是这些数字的温度来源,也是县城居民摸到远方的第一双手。
潘荣飞找到一顶安全帽给我。他坐在三轮车驾驶舱右边,我坐在左边。出发前,他掏出手机刷了一下顺丰快递员专属的后台,“要把需要派送的快递信息看一遍,做好派送路线规划,才能迅速把快递送到客户手里。”
8月9日上午9点左右,潘荣飞发动电动三轮车,我们离开顺丰榕江站点,顶着烈日,绕过三个街区和一座跨江大桥,10分钟后,抵达属于他的负责区域。
出门前,他按照已有的习惯,把需要派送的快递按照时间紧迫程度放置好,“时效越紧迫的件,就放在最外面,越在车厢里面的件,越不着急派送。”
“喂,你好,我是顺丰的啊,这里有一件你的快递……”刚好,第一位客户已经起床,而且在家。潘荣飞把车停在马路边,我们穿过一条巷子,把第一个包裹送到客户手里。
顺丰榕江站点的每一名快递员都有自己负责的区域,潘荣飞负责的是榕江县城老城区北部的一整片街区,主要是行政办公、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
公职人员早上8点开始上班,9点30分左右的时间段派送,只要打通电话,就能顺利把快件送达。而居民区的情况不同,很多人在9点30分,甚至10点都还没起床,打电话通常没人接,会降低派送效率。
因此,潘荣飞会先派送行政办公区和商业活动区,送完之后,再去居民区。不过,居民区也有便利之处,不少人会让快递员把快件放在某家超市,集中存放后他们再前来领取。
潘荣飞负责的核心街道和片区有很多3C手机电子科技类产品店,派送这些商品时需要格外严谨,送达后要开箱让客户验货,确认无误后再完成签收。
“3C产品确实贵重,但不要怕,总有办法。”不少快递员害怕与3C产品营业厅的工作人员的打交道,但潘荣飞有他的技巧,在一个片区派送的次数多了,脸熟了,相互之间的信任比开箱验货更加珍贵。
沿街的3C电子科技类产品店是他常去的地方。哪家的新机要放在玻璃柜台内侧,哪家的配件得交给穿蓝围裙的店长,他闭着眼都能送对。有时隔着橱窗与店主对上眼神,一个点头、一个手势,就完成了无需多言的交接。
寄件订单数量在上午10点左右突然爆发,一些快递件距离潘荣飞较远,他在手机和位置上难以处理,只能拨打榕江站点负责人的电话,让其帮忙把距离较远的订单转给其他快递员,以此来提高派单和收件的效率。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他与同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就在我们全身心投入到派件工作中时,许多寄件订单涌进他的账号,提示音不断暗示着他要去接收寄件订单。一位快递员恰好在潘荣飞需要收取的寄件订单附近,便帮忙把寄件取了过来,送到潘荣飞手里。
夏日逐渐穿过云层落在我们的身上,戴着安全帽的头发已经被汗水打湿,身上的汗味儿掩盖掉了街道上早餐店熬制的骨汤香气。潘荣飞开着三轮车在街上来回穿梭,左手拿着快件,右手捧着手机,一刻也停不下。
上午11点,潘荣飞终于送完当天上午的所有时效快递,也才有机会喝上一口水。最后一单送往一个依山而建的居民区,送完时,空气里已经飘来居民做菜的饭香。他没有停下脚步,迅速投入下一轮工作。原本的派件顺序被打乱,新收到的一些快件也堆在狭小的车厢里。他得赶紧重新整理好,方便接下来派送,防止不必要的混乱。
临近下午1点,我们终于在一个小区收到最后一个邮寄快件。一位女性已经用两个娃哈哈纯净水纸壳包装盒装好两箱百香果和干香小鱼,“这是寄给贵阳两位好心人的,不久前,我们遭遇水灾,他们给我们寄来了救灾物资,我们也要感恩回馈,寄一点榕江土特产给他们。”
潘荣飞从车里拿来空气泡沫袋,放在包装盒里进行填充,以免包装盒太空,让货物造成挤压。之后,用透明胶布把纸壳粘好,写上几个字,“轻拿轻放,勿压”。
阳光正盛,街道被晒得发白。我和潘荣飞坐在三轮车上,空气里夹着饭菜香和沙尘热浪。车子在老城区的街巷间穿梭,我们的对话也随着车轮的震动展开。
榕江是贵州少有的仍在快速地发展的成长型县城。它位于贵州东南部,面积3316平方公里,人口38.5万,少数民族占比超八成。2020年底整县脱贫,现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3年,贵州“村超”带火当地文旅和经济,2024年GDP达104.96亿元,2025年6月遭遇特大洪水灾害,目前处于恢复发展阶段。
潘荣飞并非土生土长的榕江人。他老家在贵州黄平县,早年在山西读书时,遇见了现在的爱人,二人组建家庭有了孩子之后,十年前,他才从外面辞工去到榕江,生活工作至今。三年前,他开始在顺丰榕江站点做起快递员,从此,他的三轮车走遍榕江新老城区的每一条街巷。
在顺丰“榕江—从江—丹寨”片区负责人唐素梅眼里,潘荣飞是“网点最能吃苦、最兢兢业业的小哥之一”。她告诉我,三年来,他的工作就没有出现过客户投诉或操作差错,“快递员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把客户的件安全、及时、准确无误地送到。潘荣飞一直做得很稳。”
最忙的时候,他一天要派送一百五六十件快递,还要收取一百票左右的包裹。尤其是电商业务高峰期,工作强度会陡然攀升。
“带电商那种件是最猛的。”潘荣飞笑着说。收取的货物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平台直播带货的订单,一类是用户在App或小程序下的零散单,还有一类是电商退货。
个体努力在财报中的体现是数据。2024年,顺丰在电商与流通行业、通信高科技行业、汽车行业、工业制造业的物流收入同比增长达20%及以上。其中,电商与流通行业的增长,有可能就有潘荣飞的一份贡献。
眼下正是百香果丰收的季节,榕江的大街小巷弥漫着酸甜香气。顺丰快递员派送的货物里,不少是刚从果园采摘、通过快递送往外地的新鲜百香果。成箱的果子被装进印有“榕江黄金百香果”的硬纸盒,用胶带封好。路边摊、商铺门口、居民家中,随处可见一筐筐金黄色包装、青黄相间的百香果摆放着,等待行人购买,13元一斤,满满一箱百香果就能收入70多元。
潘荣飞说,这几天百香果的订单量特别大,不光是外地人下单,当地人也会给亲友寄上一箱,“这种季节性的货物,我们更要注意时效和保存,耽误了就不新鲜了。”
三轮车驶过贵州村超球场附近的街道,风把热浪切成一股股窜进车厢。潘荣飞眯着眼望向前方,手机响起一阵阵提示音,返程的路上,新的任务又陆续进来。
唐素梅特别提到,榕江遭遇洪水期间的那几天,是她最受触动的时刻。6月25日,是榕江遭遇水灾后的第二天,新城区片区还能正常派送,但老城区因淤泥和交通管制,有的地方没办法进入。一些快递员去参与救灾,一些则因为路堵而无法开展派件。潘荣飞上午跟着团队去做救灾工作,下午回来就自己理好货,给客户打电话,三轮车进不去的地方,他骑二轮车直接送,一天都在外面奔波。
“那时候我们不算特别忙,但件在网点送不出去,压力很大。潘荣飞从来不抱怨、不等别人帮他,他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唐素梅说。
“洪水期间,把生鲜店的食物送到急需的人手上,我感觉也像是在救灾,很有责任感。”潘荣飞觉得,很多人在实体店买不到的东西只能网购,而且往往是急需的,能把这么多东西送到客户手中,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三年前刚做顺丰快递员时,他对片区和派送流程还不熟悉,难免出错。那时,他靠向老员工请教、自己钻研、观察别人怎么做,逐渐熟练起来。现在,很多老客户愿意直接打电话找他寄件,“送得多了,大家信得过你,就更愿意把重要的东西交给你。”
聊着天,三轮车已经到了站点附近。他双眼目视前方,严肃地说:“这车也陪了我三年,资产挂在自己名下,爱惜着呢,坏了修起来可不便宜。”每天早上七点,他准时到站点下货,正常半小时搞定,遇上货多就得多耗会儿。从老城区的家到站点,骑电动车快则十分钟,慢则一刻钟,雷打不动。
“这三年变化可大了。”他望着榕江北部新城区新建的楼盘,“货慢慢的变多,新小区冒出来一片,片区也跟着扩。以前还有‘困难区域’——就是货少得连基本工资都挣不够的地方,现在哪还有?个个片区货都多,我这片区没动,同事们的片区都扩了不少。”
至于工资,他笑得爽朗:“靠提成,多劳多得,我从没拿过基本工资,总想着多送点。”
午间时分,站点和旁边的餐馆一起热闹起来,新的快件正从货车上卸下来,有人在卸货,有人在吃饭,吃完饭的快递员整理好自己的快件,又参与到新的派件工作中。
潘荣飞吃好午饭,辣的阳光打在身上,额头的汗珠大颗大颗地往外冒,备货完毕,三轮车又驶向人群中间。
唐素梅长期驻扎在榕江。我与她结识是在6月的榕江洪灾期间,顺丰快递无法派件,我到站点取件,便有了联系。7月26日,她率领60名顺丰快递员参与到“贵州村超重启”的盛典方阵中,是一种肯定,也是一份荣耀。
“我蛮感动的,不仅是因我们受邀参加重启盛典,更是榕江能够迅速从洪灾中恢复过来。”唐素梅说,此前,顺丰从别的地方派遣100多名快递员支援榕江,榕江站点灯火通明,数万件经手快件实现“0湿损、0遗失”。
唐素梅与顺丰榕江的故事,始于2022年10月底。初到时,网点尚在一个居民小区,二十余名员工挤在不足200平方米的场地里,满满当当。整个榕江的快递业务也不算景气,业务指标很少。
到了2023年年初,她开始规划当年的业务。作为片区负责人,她心里清楚,要为公司和网点创造价值,就得不断开发新业务。这时,榕江的百香果进入了她的视线。
百香果的营养价值高,但在当时的贵州,知道它的人并不多。唐素梅先在网上搜了些信息做初步了解,然后,带着榕江站点主管跑遍种植百香果的乡镇。五六月份,百香果已经挂果,她一边走访种植基地,一边慢慢了解这个作物。一圈看下来,她发现榕江的种植培养面积不小,完全能开发成一个新的派送项目。
巧的是,2023年5月,贵州“村超”火了起来,一下子让榕江出了名。借着村超的热度,她把有关政策整合起来,向总部申请百香果有关政策并最终落地。
当初定的政策,是根据榕江客户对价格的期待来制定的。考虑到客户的真实需求、产品价值和投入后的效益,最终定了6元3公斤。因为5斤装的百香果刚好满足那群消费的人需求,加上包装箱有5、6两重,总重差不多3公斤,6元算下来每公斤2元,消费者能接受,经销商也有利润空间。
政策定下来后,她就带着团队天天跑客户。2022年,顺丰榕江百香果的业务数据仅有1340块钱。2023年,在她的推动下,单量冲到了将近2万单,算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2024年,有了之前的客户基础,加上榕江百香果慢慢被外界知道,她又加大了品牌推广力度。百香果的发货期从7月中旬持续到10月,9月中秋节前是高峰。这一年,发单量将近18万,运费超过100万。
现在,榕江的百香果市场已成熟。到2025年,全县百香果种植培养面积达到1.04万亩,客户群体涵盖种植户、经销商、水果门店和微商等老客户。即便身处灾后重建阶段,榕江人发展经济的劲头依然不减,许多农户正忙着销售百香果,唐素梅的更多时间用来维护老客户,用余量时间开发新客户。
在2024年的高峰期,榕江百香果日发货量一度达到3000单,并催生了“榕江直发贵阳”的物流模式,不仅省去了中转至州府凯里的环节,还降低了百香果的破损率。
记录很快被打破。2025年8月初,日均发货量稳定在2000单左右,到了8月11日,日均单量已经突破5000单,站点的单子打印机一直运行到深夜,打印机差点“冒烟”。快递员看着仓库里待发货的订单,既亢奋又疲惫,等到天明,百香果就会被送往省会贵阳中转。
早期拓展市场时,唐素梅遇到过许多难忘的事,其中一件与老人有关。2024年,榕江县一个村子姓石的客户,60多岁了,和老伴种了50多亩百香果,这可是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当时,老人所属镇上有顺丰合作点,合作店每天中午就得发货到榕江县城,可老人的百香果下午才出货。老人自己送不过来,顺丰去老人的种植基地拉的话,一天只有二三十单,成本比较高,不值当。最后,唐素梅想了个办法:让客户骑20分钟三轮车到镇上,把货交给去县城的中巴车师傅,师傅到了县城北门汽车站联系唐素梅,她再安排快递员去取。到了今年,石姓客户问唐素梅怎么发货,她还是建议找中巴车合作。
类似的情况在榕江周边还有很多。唐素梅不断调整顺丰的服务辐射范围,努力让更多人用上顺丰快递。
以榕江县城旁的忠诚镇为例,这里有上千亩的百香果种植园。2024年,为了确认和保证服务品质,唐素梅亲自驱车到农场揽收;到了2025年,随着乡镇快递网络逐步完善,农户们已能直接将寄件送到镇上的顺丰站点,寄递流程变得更便捷。
“客户刚刚开拓,维护关系很关键。”唐素梅说,在服务品质和彼此信任稳定之后,她才放心让乡镇一级站点独立对接客户。至于,重点客户,她依旧亲自跟进。
她日常在一线积累的客户数量,与其他一线经理人一起,最终汇聚到顺丰集团层面,就是活跃的250万月结客户和7.3亿个人会员。
唐素梅的风格很难用“雷厉风行”来概括,反而透着一股对事认真、执行力极强的韧劲。和不同人打交道时,她总能灵活切换策略,游刃有余。她有一辆宝马车,这些年早已载着她走遍榕江县的每一个乡镇,只是因为总忙于工作,车屏幕提示气压不足的警报响了许久,她也没顾上去修理。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站点的运营中了。
十几年前刚进顺丰时,唐素梅还是个二十几岁的姑娘,没多少工作经验,性格内向又胆怯。那时恰逢生活遭遇变故,整个人的状态都不太好。但在顺丰的这些年,她像被慢慢打磨的玉石,变得开朗又自信,还积累了一肚子实打实的工作经验。她总记得第一次写PPT的经历:为了赶工熬了通宵,对着空白页面急得哭了,边哭边在网上查资料、仿模板,硬着头皮弄出初稿,又被领导打回修改了5次才最终过关。从最初的专员到客服,再到负责培训、担任网点主管,最后成长为片区负责人,她的每一步都踩得扎实清晰,带着清晰的进阶脚印。
2022年她来到榕江片区后,站点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人员规模翻了一倍,场地也完成了升级。从原来挤在居民小区的狭窄拥挤的空间,搬到如今的物流园区,室内面积将近200平,二楼还能兼作办公室、物料间和培训室,小件囤货不成问题。
作为管理者,得为公司创造价值,这也必然的联系到一线快递员的工资。工资高了,快递员才有干劲,队伍才能稳定。要提高收入,就得不断开发新客户、维护老客户,对不一样的客户用不同的合作模式。顺丰现在会按照每个客户需求搞定制服务,价格政策也灵活,还会给老客户提供胶带、纸箱之类的物料支持,既帮客户省钱,又能维护好关系。
站点扩张后,管理起来也难了。团队里的人,学历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年龄从70后到00后,最年轻的和最年长的差了一倍。
“这就得换着法子管:对年长的,得尊重,好好讲道理,不能吼;对年轻的,直接说清楚不能做什么,做错了有啥后果,不用啰嗦;跟大学生聊晋升、职业规划,跟学历低的就聊收了多少件、有啥困难,得站在对方的角度说。”唐素梅已不再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如今的她,每天都直面现实,带领站点团队向前冲。
唐素梅开车带我驶向榕江县城旁的忠诚镇。车沿榕江万亩大坝前行,百香果藤蔓掠过车窗,映入眼帘。前方,一座农庄静静伫立,我们随着负责人黄珊步入包装间,里面空调开着,果香弥漫,果箱堆满,包装盒散落,角落电脑未开。这是一个满溢鲜果气息的空间,我们便在这儿开始了交谈。
黄珊的百香果基地超过200亩,却遭遇了严重灾情:30多亩果树受损,第一批的花朵损失高达70%。
灾情之外,广西市场上低价百香果的冲击也让她的渠道承压。坝区第一批果通常从7月20日开始采摘,而现在,她的销量明显下滑:2024年8月初已售出20万元,2025年8月9日仅为2万元。
即便如此,黄珊仍坚持高端路线:人工擦拭、严密分级,特级果与一级果分明。即使市场价跌至十几元一斤,她家的果价依旧维持在20多元钱。在物流选择上,她毫不犹豫地选顺丰,不仅因为时效稳定,也因为客户的信任。
“顺丰说明天到就一定到,客户收到的果子新鲜度有保障。”她还发现,只要告知顺丰包邮,客户反应积极,提到其他快递则顾虑重重。
事实上,这只是顺丰在榕江县域市场拓展的一个缩影。唐素梅已经在多项助农运输业务上取得突破。过去,顺丰在榕江未涉足春茶业务,从2024年起,她启动春茶项目,安排4.2米专车直接前往榕江县的两个核心产茶区,将茶叶运至贵阳龙洞堡机场,确保次日凌晨四五点就能抵达浙江安吉茶叶交易市场。春茶对时效要求极高,不同时间点价值差异显著,专线运输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
榕江西瓜也是她重点推动的项目。2023年因包装不成熟而搁置,到了2024年,她联动包装厂设计出贴合西瓜形状的专属包装,让运输得以顺利开展。今年,西瓜发货量明显提升,许多客户使用该包装寄送,且她将价格定在与百香果接近的较低水平,让榕江西瓜更易走出当地。
连运输难度更高的百香果苗,也被她团队攻克,通过自主设计包装,成功寄往贵州省内各地及福建、广东等地。蜂蛹、树虫、蚂蚱等此前不受理的特色农产品,现在也能通过顺丰发出;榕江的斗鸡和狮头鹅客户更是每天稳定出货,就没有损坏或遗失。
这些助农运输项目,让顺丰在下沉市场的网络触角不断延伸,也让农户的收益渠道更加多元。顺丰的县域订单量与农产品产销周期息息相关——丰收时订单激增,遇到灾情订单骤减。
因此,顺丰加快布局县、乡、村三级网络,建成10万多个村级合作驿站,覆盖2800多个县区,支持200多类特色农产品上行。即便今年榕江百香果受损,顺丰的客户群却在稳步增加。
黄珊就是受益者之一。她算过一笔账:以前省内用其他快递可省3元/单,一年能省3万元,但牺牲的是品质与体验,最终让销量和收入下降。
消费者反过来会倒逼黄珊选择更利于生鲜产品运输的顺丰快递,因为,个别快递公司经常把快件遗漏,她得赔钱,口碑还不好。
曾经一位北京的顾客即便自付邮费,也要选择顺丰快递。这种行为在黄珊看来,一种原因是用户的真实需求;另一方面要提升销售服务品质,总是让顾客“教育”自己,会很没有面子。
三年合作下来,她由“省内用其他快递、省外才用顺丰”,升级为“全量发顺丰”。她眼里,物流不仅是运输工具,更是品质的延伸。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农业生产要靠天吃饭。从7月20日上市至8月9日,她的百香果基地发货量仅几百单,远低于去年的三四千单。
我们坐在办公的地方兼打包间,吃着百香果聊着天,说到动情之处,她举起手来,在空气中挥舞。这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地方企业家。只是,她更担心那些与她一起种植百香果的农户,他们从她这里拿果苗种植,而她要负责回收采购所有的百香果。
县城并不是落后链条的末端,它是数字商业网络的入口,榕江县顺丰站点每天处理数千个包裹。寄件人可能是果农、饭店老板、也可能是一对做手工米粉的小夫妻。收件人分布在上海、广州、东莞、成都、北京、义乌、重庆等地,部分是贵州外出务工的人,大部分是因为贵州旅游兴起买单的顾客。
拼多多、抖音电商、淘宝是派件和寄件的大多数来自。旺季时有西瓜、百香果、茶叶,淡季则是笋干、草药、山茶油。几乎每天都有本地人拎着干货走进站点,问“这个能寄不”,工作人员说可以,拿出泡沫箱、气柱袋,一边打包一边贴单。派件员在边上装货,准备出发去城里派件。一辆电动车能跑四五十公里,包裹装在车后,骑手戴着头盔,微信语音一路响个不停。
遍布全国的顺丰站点有上万个。顺丰把它们叫作“末端网络”或“末端渠道”,极少出现在媒体里,也很少有自动化设备。靠人抬、肩扛、手搬,一票票发货。
顺丰把业务分成两大块,一块是速运物流,一块是供应链和国际业务。日常寄快递的时效件、经济件,还有快运、冷运、医药配送和同城配送,都属于速运物流这一块。县里的站点就是这些业务落地的基础。尤其是在时效件和经济件上,县域站点负责把包裹收上来、送下去,既要快,也要稳,让快递在县里也跑得起来、送得到。
顺丰2024年财报显示,经济件业务收入达到272.5亿元,同比增长8.8%。全年速运业务总量为133.3亿票,比上一年增长了11.3%;但每票收入从2023年的16.06元降到了15.52元,下降了3.4%。票更多了,钱却没多赚。这是典型的“多做点,赚得少”的模式。
贵价的时效件增长放缓,进一步拉动业务量的,是像榕江这样县城站点里的一单米粉、一袋香菇、一箱百香果。顺丰一边提升派送速度和服务能力,一边用更划算的价格,接住这些来自村镇的订单,把快递送进田地、作坊和家庭。件数越做越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单票价格下降的背后,是快递结构在变,不是服务质量在降。
同一份财报中,快运收入376.4亿元,同比增长6.9%。冷运业务收入96.4亿元,增长10.4%。但在榕江,冷链寄件成本高,用得起的客户不多。靠天吃饭的农户一天能寄出几十箱草莓就算不错。虽然这部分上不了集团的盈亏表,但能影响一家果园的全年收入。有人寄样品去北京,有人寄熟食给在外地读书的孩子。包裹小、频次高,但需求是真实的。
顺丰的网络正在往村里铺。过去一年,全国发展了10万多个村级共配驿站,县级覆盖率98.9%、镇级95.1%、村级96.8%。公司用自营网点、乡镇代理、合作驿站等多种模式接住农村末端。在榕江,站点就是这一个网络的触点。他们把村里的货集中到县,再转运出去,减少中转、避免压损。老年人来寄快递,也能坐在店里喝口水,等人帮忙操作。
顺丰在县城“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看起来没那么快,却够稳够贴心。有人上门寄件,有人送货进村,有人记得老客户的特别的条件。这些服务在财报上看不出,但用户记得住。也正是这些细致的努力,让顺丰连续多年在全国快递服务满意度中排名第一。
2024年,顺丰自由现金流222.9亿元,靠的是高效的干线运输和规模化的票量。但撑起这套系统的,是像榕江这样的微小站点。这些包裹单价低、人工多、利润薄,但每天都有人来寄、有人等收。这张网一开始是为了挣一单单的钱,后来,它慢慢成了维持生活秩序的一部分。
在贵州区域,顺丰成立志愿服务队,把物流网络和日常关怀结合起来。站点的“小哥”们不仅送快递,还开展“四随”行动——随时、随地、随需、随行,帮助客户解决各种需求。有老人搬不动东西,他们顺手帮一把;有农户赶着装车发货,他们就先放下手里的单,过去帮忙。站点还推出“顺手拿”业务:下楼买东西、取外卖、代取快递,1.9元起送到家,替忙碌的上班族、宝妈、独居老人省下时间和力气。
这些服务在财报里不显眼,却让县城的生活便利了许多,也让快递站成了居民信赖的地方。
通常,越是下沉的市场,扩张速度往往越慢。故而,县域电商不靠奇迹发展,靠的是稳定、持久、有韧性的物流基础。货出得去,起来,人才会回来。店能开,人就不走。
顺丰物流网在榕江不只是一组数字,它更是真实的日常,人们用快递寄去百香果,寄回生活;也在一个又一个网格分拨中,看见命运的流动轨迹。
Copyright© 2021 竞彩官网最新消息_中国竞彩足球官方网站鲁ICP备20000566号-1 技术支持:中国竞彩足球计算器胜平负